近年来,营山法院积极优化执行机制,运用执行“加减乘除”法,通过联动共治,推动矛盾纠纷在执行阶段实质化解,助力打通“执行最后一公里”。
用“加法”统筹,促进“调立审执”协同联动。建立协调制度,加强部门沟通。建立由立案、调解、审判、执行等部门参与的执行协调制度,“一把手”定期组织召开立审执协调工作会议,落实上级法院关于立审执协调配合相关文件精神,针对财产保全、执前督促、执破融合、执源治理等重点工作开展研讨,逐项达成统一意见并形成实施方案。强化执前督促,加强判后引导。建立执前督促机制,广泛推行《执行风险提示书》,强化审判部门督促履行责任。加强判后答疑,审判法官在判后主动引导败诉当事人履行义务,并将是否开展判后答疑、督促履行工作列入考核指标,实现及时裁判、即时履行,切实提升执行到位率。
用“减法”引导,促进财产保全全面高效。强化保全意识,减轻当事人诉累。立案阶段,一次性告知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权利,并在《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书》中醒目标注,释明诉前财产保全的必要性和具体流程,引导当事人根据案件需要及时提出保全申请,有效防止被执行人转移、隐匿财产,为后续执行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优化保全程序,简化操作流程。组建诉前保全、执行保全团队,实行诉讼保全案件移交清单制度,明确财产保全的申请、审查、执行流程,细化保全案件操作规范,确保保全案件立案及时、流程合规、运行高效,有效防止被执行人转移、隐匿财产,“以保促执”成效显著。
用“乘法”调解,促进执前和解主动履行。发扬“枫桥经验”,延伸调解职能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将调解工作贯穿于执行全过程,推动把诉调对接向诉调执延伸,努力将纠纷化解于成讼与执行前;充分发挥基层法庭“桥头堡”作用,实行基层法庭案件就地立案、就地调解、就地审理、就地执行机制,畅通执前化解与诉前调解衔接渠道,引导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,实现案结事了人和。强化执行联动,引入协作力量。以财产保全、联动共治为着力点,引入律师、调解员、网格员等协作力量,支持律师查找财产,法院及时保全控制财产;充分发挥调解员“接地气”、网格员“熟基层”的特质和优势,协助法院摸排财产线索、查清矛盾症结,促成和解化解纠纷。
用“除法”化解,促进涉执信访实质化解。着力源头预防,推动重心下移。始终坚持“执行信访解决在本级”的原则和“群众利益无小事”的理念,强化源头管理,将矛盾发现在基层、解决在一线。持续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,为涉民生案件开设优先立案、优先执行、优先发款的绿色通道,及时兑现农民工讨薪等民生债权,将群体性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。畅通信访渠道,注重实质化解。完善执行申诉信访办理机制,严格落实涉执信访局长负责制,对信访案件实时录入、全程留痕。对不同案件分类精准施策,妥善化解矛盾,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。